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思政课教师的责任、能力与教学创新
2019-03-26 张 艳 点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注定载入中国教育史册。因为这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专门为办好中国各级学校的一类课程而召开的首个专题座谈会,也是继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党中央关于教育大计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而且,本次座谈会主题聚焦于学校思政课,由总书记亲自主持而彰显了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战略高度阐述了人才培养的意义,提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是综合性课程,思政课教师应该注重提升综合素质。

高校思政课是学校思政课教育体系的“最后一公里”,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青年成才“拔节孕穗期”的“最后一道工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必须练就真本领,这种真本领既包含职业信念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钻研、真信仰、真践行,同时也包含职业技能层面会教、善教的真本领。当前一个真本领得到较好提升后,“如何教”的真本领就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担当使命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要增强铸魂育人的责任自觉。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取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的幸福在于他有幸参与人的精神和灵魂的塑造,从而参与到国家民族甚至人类的精神传统之中,这是最崇高的事业,思政课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其中蕴涵的巨大责任。要摆正个人功利与事业理想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思考自己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把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的利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在国家民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我。

第二要提升理论素养的本领能力。本领与能力是承担责任的前提,也是赢得幸福和尊严的前提。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任何事业都需要有本领能力作为支撑。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自身工作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之间的距离,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要提升理论素养的本领能力,就必须自觉培育“五个维度”的知识体系。一是哲学思维的高度;二是史学视野的深度;三是前沿学科的新度四是自我追求的创新度;五是相邻学科的广度,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这三门“通用型知识体系”。因为我们当前的教学现实是:并非所有思政课教师都能够意识到——给大学生讲授思政课,要做到入耳、入脑进而入心,教育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和心理认知规律。所以囿于长期的管理导向和自身的知识背景的局限,用科学方法来指导教学并未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共识。要原原本本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做到在理论水平上“顶天”;还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把握,做到“立地”,如此就能达到“两极相通”、“天地一体”的境界。

第三,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出发,谈谈如何进行课程教学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属性既具有普通课程的共性又具有其个性、特殊性。作为课程的一般性,它具有科学性与价值性。作为思政课程的一般性,它具有意识形态性。基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它还具有思想和行为的养成性。所以该课程是知识性与有用性的统一、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与成长成才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相应的思想观念,还要求学生能够切实地践行这些思想和观念,这不仅从思想上认同还要从政治上、情感上予以认同。如果我们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谈知识性、理论性,不谈有用性和现实性,学生就会觉得它空洞乏味无用,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及掌握理论与现实相互转化的方法;只论科学性而回避政治性,则会使课程失去价值导向,没有方向和目标,失去灵魂;只讲政治性、主观性却不力证其科学性、真理性,课程就会失去信服力,变成虚伪矫饰的说教。

作为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入门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口径宽、立意高的特点,主要从“思想、道德和法律”三个方面着力规范大学生的精神和行为。在对该课程的内在品质进行理解后,我们就要从“真、活、实”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与改进。

“真”就是要做到教师真正拥有“真”本事、讲出“真道理”。

“活”就是追求教学方法的活泼性、多样性。以课堂为基点拓展课堂,以生动的课堂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来“活”化课堂教学内容;鼓励每位教师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教学风格和教学内容特点的教学方法,形成“人人有风格,一人一特色”的教学风采;还可以引导教师顺应“互联网+”教学变革趋势,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模式,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积极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等等。

“实”就是要求教师的社会认知要跟上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在各章节知识的讲授与教学实践中始终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走进大学生的存在场域,通过沟通交流听取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感受、看法、建议和要求,真正为学生释疑解惑。当然还可以考虑基于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探索以大视角来构建教学过程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观念是伴随人的一生的精神素质,并非几十个课时就能完成塑造,它们都需要接受时间的考验和经历的磨练,因此,这就暗示着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必然需要获得延伸。延伸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理论的延伸,一个是实践的延伸。理论上的延伸就是指该课程要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三门课程贯通起来,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该课程的理论武器,以中国近现代史作为史料案例,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理论说服力。实践上的延伸就是说,该课程与大学生的联系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学期的某个课堂,而应该是整个的大学生涯,它理应照顾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这个人生阶段。

综上所述,课程的教学改革只有努力朝着“真、活、实”转变,获得学生和社会的认可,才能真正培育出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过硬、道德良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用之才,才能彰显出该课程所蕴藏的思想魅力和精神凝聚力,才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贡献。

上一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参观禁毒教育基地

下一条:用创意激活课堂 以科研服务教育

关闭

版权所有:宁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206120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