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靠黄河与银川市的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毛乌素沙漠的西南边缘,一直以来都是银川市防沙治沙的“第一线”。“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这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宁夏银川灵武市白芨滩的真实写照。如今,站在白芨滩沙丘远眺,一丛丛沙生植物点缀其中,成片的灌木郁郁葱葱。保护区内高低起伏的沙丘上,一条混合了石子、沙子的道路从北向南、蜿蜒曲折深入沙区腹地。380余公里的治沙路,记载着治沙人的艰辛岁月。多年的探索和与沙漠的无数次较量,白芨滩人构建了前沿沙生灌木林、近生活区乔灌混交林、经果林、养殖业、种植业“五位一体”治沙模式,实现了治沙与致富同步发展。昔日沙海变绿洲,这条绿色屏障,有效阻止了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庇护了引黄灌溉区的万顷良田,也逼退了沙漠20余公里,实现了真正的“人进沙退”。
通过参观,全体党员一致认为,白芨滩人攻战沙魔的决心、艰苦奋斗的精神、眼前沙漠绿洲的景象,使大家内心受到了震撼,心灵得到了洗涤,纷纷表示:“要学习白芨滩精神,把参观学习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变为自觉行动,投入到今后的努力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