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4日 16:17   阅读数:

     

    摘要: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教育进入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经过二十几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截至到目前为止,教育依然是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反应最落后的领域之一。乔布斯生前曾说过: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追问原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教师来实施,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程度与水平,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教师需要具备何种教学能力,应当如何培养和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新型教学模式需要,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最为显著改变的是网上购物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实现购物网页个性化,千人千面,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教育也成为互联网改变的行业。我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 年)》,明确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教育部也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规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和推动教学资源库的要求和时间表。2017 年我国制定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0》其核心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有效途径,尽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各个学校进行了积极推进,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内涵

    教学能力的概念,因考虑与观察的角度不同,阐述有所不同。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任务和内容的角度上看,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的因素所组成、反映出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从教学的有效性角度上分析,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划设计、组织与管理、动手操作、表达、评价与反馈、调节与控制、理解与交往、教研与科研等综合能力;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教学能力是以认识能力为基础,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基于以上学者的论述,教学能力是教师基于一定的教学知识与教学技能,为了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从内涵上分析,教学知识是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教学知识,教学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掌握扎实的教学知识才能去进一步发展教学能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必须先知“道”,授业必须先业“精”,解惑必须先无“惑”。

    教学技能是教学能力的表现形式。但仅仅具备熟练的教学技能并不能说明教学能力水平就高,教学技能的应用必须是恰到好处,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活动是教学能力的实践条件。教学能力离开了教学活动,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评判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

    教学能力的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构建与信息社会人类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与发展的新体系势在必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简单应用能力,而是面向技术重组学习环境并提出有效教学策略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广泛获取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的能力;能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能利用信息技术评价教学的能力等等。

    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建设工作,特别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中着重推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发现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1.特色不足

    一些高校教师把教学仅仅当任务来完成,不愿参与教研活动及其他学术活动,缺失与外界的互动、交流、沟通和对话,缺失教学行为诊断、反思和纠错的能力……教学因此单调无聊,毫无特色而言,仅仅是传授了知识,但教学效果欠佳。也有部分教师一直在努力模仿他人教学模式和方法,授课过程如同生产线,按部就班,无纰漏但也无个人风格

       也有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部分高校,职称晋升中因为科研加分所占比重高于教学加分,致使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科研项目上,教学方面明显投入时间和精力偏少,教学能力不充分发挥,原本具备的教学特色也显现不出来。  

    2.掌控课堂能力较差

    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是设计出来的,如同建造一幢楼房,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都要对讲授的课程进行规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而设计好的教学具体到执行,产生的效果要依赖于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有些教师经常会抱怨自己的学时不够,所教的学生不好管理,学生发言不积极主动等等,归根结底是掌控课堂的能力不足。

    3.运用信息技术处理教学的能力欠缺

    个别教师多媒体设备操作不熟练,尤其是一些年长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故障,使教学活动出现时间耽搁,影响教学效果。也有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内容无扩展,单纯进行课件播放讲解。

    4.创新教学的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展示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潜力是巨大的,作为高校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突破时间,地点及空间的限制,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

    5.反思教学的能力不强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大多数高校教师仍缺乏对教学的反思。特别是新手教师,课后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课,没有真正的课后反思,缺乏反思意识。教学反思实际上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观自己的得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也可以对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分析,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实现自我完善。

    三、如何培养和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来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带来的日益技术化的工作环境,而面对教师发展中的这些需求,高校要依托专门设立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及其工作人员,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供有效支持。

    1.修订、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各项规章制度并督促实施

    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对于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教师教学发展需要的制度,要及时地进行修订,将不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规定予以废止,重新制定,完善适合教师教学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制度包括学生教学评价制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制度、教师教学业绩评价体系等等。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目前高校管理教师发展事务权力的机构,一般以提升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发展教学学术为总体目标,制定各项教师发展制度并监督其有效实施。

    2.开展教学研究,转换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方法

    高校在开展教学的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教学课题,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兴教学。高校应紧跟教学发展趋势,转换教师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3.为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本科教学工程”的五个建设内容之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高等教育从数量扩张转为“内涵式发展”建设的需要,是信息社会和知识时代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战略保障;教师的教学能力最直接和最具效能地影响着教学质量,进而影响高校长足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应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与培训。

    1)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高校教师根据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可分为四个层次:新手教师;普通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对高校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也要按此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

    新手教师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或试讲进行随堂听课,并作必要的指导,使其掌握教学基本技能,承担一些基础课程。普通教师要教授他们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树立教育信心,成功掌控课堂,把握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特色,站稳讲台,同时鼓励他们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发表教学研究成果。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促进他们主动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对教材再造,建设网络资源课程,承担重要科研项目。专家型教师要提供给他们充分展示的平台,与青年教师结成“一帮一”对子,传承教学技能。

    通过系统的教育信息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使高校教师的教育信息素质逐步达到教育信息化发展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2)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较为复杂,需要教师仔细研究课程内容、提升技术工具的应用能力;尝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来授课,应对个性化的学生;不断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成效数据,不断寻找问题,改善教学;观摩学习国内外名校名师的在线教学视频,创新教学实践。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积极利用教育技术人员优势,为本校教师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例如,推出混合式教学改革,搭建课程中心,制作一批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为目标的校级网络课程;对相关资源进行收集、分类、筛选并上传至平台,定时更新,供教师教学使用。

    构建交流平台,实行教师之间互动和师生之间互动,围绕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利用大数据精确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科素养等一系列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高校教师通过教学机构提供的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创造出崭新的,适应未来发展的教学模式。

    4.构建以教学效果为导向的教学督导与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中主要基于提问、测验、考试等评价方式,这些方式无法支持学习方式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学业水平评价等多多维度的评价要求。信息技术带来的大数据,可以及时、有效地收集、获取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水平等多种数据和信息,从而进行更为精准的科学评价。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除了教师自身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之外,高校要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人力及资源优势,共同促进高校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6):16-17.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59.

    [3]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64-71.

    [4]葛文双,韩锡斌.数字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框架[J]现代远程教学研究,2017(1):59-67.

    [5]姚尚斌.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对教师培训的思考[J]教育论丛,2010,(3):149.

    (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