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为例
王亮亮,樊明方,张峰
( 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经法学院,西安 710072)
摘要: 澳大利亚重要的研究型大学通过教学中心为大学发展提供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在大学的教育变革中,教学中心虽然在组织形式、运作方式上有所改变,但其始终坚持对学术的崇尚,对技术的应用,对文化的建构。这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在于校本的大学教师教育机构可为其提供有力支撑,学术与学习是其生存法则,信息技术统领下的教与学是必然趋势,构建校本的大学文化愈加重要。现代高等教育走向卓越的力量来源于教育变革中对“变”的始终“不变”的坚持。
关键词: 教学中心; “双一流”建设;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7836(2017)12-0031-05
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留学主要的生源国,高等教育中的中国留学生占澳国际学生的40%[1]。澳洲大学以其强大的专业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在教育模式上,澳洲大学沿袭了英式教育模式,包括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在内的八所五星级大学和两所四星级大学的澳洲top10 大学在 QS 世界大学排名( Quacquarelli Symonds World UniversityRanking) ,US News 等各项高校排名中始终居于重要地位[2]。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在学习国际办学模式与教育理念的同时,也积极借鉴英、美、澳在教育改革与组织建构中的经验,建设我国的“双一流”大学 [3]。
教学中心作为大学内部建设与发展的一个职能机构,“已经嵌入式地进入研究机构本身” [4]。作为一种教育支撑系统,教学中心在澳洲大学的变革与发展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当下,我国一些大学也在借鉴英美国家教学中心的模式,建设类似的教育职能机构[5—6]。研究澳洲大学教学中心在时代改革背景下的变化,发现其根本的存在价值,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在澳洲的大学中,麦考瑞大学的教学中心在其活动的多样性、技术的配备、财力支撑、认可度以及教育教学实践地加强等方面较之其他大学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本文选取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发展过程,发掘其在大学变革中的作用,研究其在现代大学的作用,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双一流”建设有所裨益[7]。
一、“变”中的麦考瑞大学教学中心
( 一) 历史变迁
麦考瑞大学( Macquarie University) 教学中心 ( Learning and Teaching Centre) 先后经历了三次变革。(1) 基础建设期 (1991—2007) ,其前身是 1991 年的高等教育与专业发展中心 ( Centre for Highte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997 年更名为专业中心( Centre for Profesonal Depart-ment) 。在当时,教学中心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基础的服务与支持工作。(2) 稳定发展期(2008—2015) ,2008 年 1 月整合了灵活学习中心( Centre for Flexible Learning) 和专业发展中心( Centre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两个部门,正式成立并更名为教学中心 ( Learning and Teaching Centre ) ,简称L&TC。其使命在于创立集学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技术支持高度整合的教学机构。中心以促进大学的创新以及高等教育的变革为职责,为大学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及高水平研究监管;课程及教学政策发展;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性服务。(3) 适时转型期(2016. 3—) ,由于麦考瑞“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心解体,教师分流,成立学习创新中心( Learning Innovation Hub) ,由策略团队( Strategy Team) 和学习技术部( Learning Technologies) 组成。
总体来看,教学中心是一个独立于教学单位,受大学直接管理的教育机构。采取中心主任( Director) 领导,团队管理者( Head,Manager) 具体负责,教职员 ( Designer,Develop-er) 协调分工的模式,面向教师( Staff) 提供专业服务的组织。从内容上看,为教师提供各个方面的教育支持,包括教育技术、课程设计、教学理论、教师道德伦理、教师教学评价等服务。从功能上看,是一种开发并运用各种教与学资源的职能机构。这些资源不仅包括对于教学技术的应用、教育政策的解读,教学实践的指导,也包括教学问题答疑以及深层次教育理论的建构。因此,教学中心是一个功能完善、运作规范的操作系统。
( 二) 组织变化
1. 教学中心的运作模式教学中心独立运作,服务于教学院部,始终作为一种教育支撑存在于麦考瑞的发展过程中。除了高水平监管与专业团队,五大核心部门是其有效运作的基础。(1) 学术发展团队( Academic Development Group) ,负责和支持大学的学术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监管,侧重点是学术研究的各个方面。 (2) 教育设计与发展团队( Educati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Group) ,重在通过有效地利用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学环境为各教学单位提供支持与帮助。( 3 ) 学习系统及服务团队 ( Learning Sysetems and Services) ,历来都是教学中心规模最大,人员最多的部门,负责教师教学与教学建设、设计、整合和发展。(4) 学习技能团队( Learning Skills Group) ,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一系列的网上学习服务,旨在加强其学术技能与表现。其中包括对学生学术论文的要求与指导、创建学术整合模型( Academic Integrity Module) 等。此外,还为教师提供长期和短期的课程来加强跨学科、跨课程的资源与信息。 (5) 学术管理服务团队(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Support) 权责相对比较弱,负责资金的管理、内外部的联系以及教学评价等辅助性的工作。图 1 展示了教学中心的运作模式,从中可以看出,教学中心服务于麦考瑞五大院部的教职人员,为麦考瑞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 变革后的学习创新中心改组后的教学中心即学习创新中心( 见图 2) 强调技术支持与学习技能培训,其对于麦考瑞的服务可用下图清晰地说明。创新中心依然通过各部门的副主任服务于各院系,在与院系团队的继续互动中促进麦考瑞的整体运行。相较之前,创新中心规模较小,人员锐减,但其在技术团队与策略部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和更好的体现。
二、教学中心“不变”的诉求
无论是教学中心抑或是学习创新中心,此类教育机构始终不变的是对学术的高度重视,对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大学文化的建构。
( 一) 发展学术
学术是现代大学安身立命之本,教学中心最好地体现和表现了这种意愿。首先,从教师的职位名称可以看出教学中心发展教师学术的目的。中心的专业人员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术发展者( Academic Developer) 。其在本质上是学术人员,又指在高等教育中从事学术学科( Academic Discipline)的人[9]。他们致力于大学的教学( Teaching) ,卓越 ( Excel-lent) ,架构( Framework)[10],是合作促进者( Facilitator of Col-laboration)[11],teacher /trainer是教师培训者[12],是领导者(Leader)[13],( Negotiator)是谈判者 [13],是咨询者或亲密朋友(Consultant /Critical friend)[15],还有研究者在探寻其更多的角色[16]。另一种是教育设计者( Educational Desig-ner)更深入,指的是为教师和学生在改进教学与学习方面有经验的人员,需要为教师在教育设计方面提供设计、发展、评价等帮助[17]。以此看出,帮助教师发展学术是教学中心教师的首要职责。
其次,促进专业学术内容的积极投入。教学中心细化了教育内容,通过项目( Program) 和研习会( Workshop) 等形式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范围涉及各个方面( 见下页表) 。中心鼓励并促进麦考瑞教师全面参与投入,各个院部的教师参与研习会类别全面,人数逐年增加,参与度从 2008 年的43. 02%上升到 2014 年的 190. 46% ( 一些教师选择了不只一项的课程) 。经过这种全员参与,教师教学热情极大增强,水平整体提高,教学中心服务于教学的理念通过教师也真正得到体现。
2008—2014 年麦考瑞教师参与研习会人数一览表( 人)
培训类目
|
学术发展
|
教学发展
|
在线学习
|
高水平
|
教学周
|
全年总参
|
麦考瑞大学
|
参与百
|
年份
|
监管项目
|
与人数
|
教职人数
|
分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8
|
473
|
387
|
|
|
|
|
860
|
1999
|
43
|
. 02
|
|
|
|
|
|
|
|
|
|
|
|
|
2009
|
762
|
888
|
|
|
|
|
1871
|
2365
|
79
|
. 11
|
|
|
|
|
|
|
|
|
|
|
|
|
2010
|
505
|
1389
|
|
|
|
931
|
2195
|
2465
|
89
|
. 04
|
|
|
|
|
|
|
|
|
|
|
|
|
2011
|
|
489
|
|
3830
|
498
|
1124
|
3830
|
2744
|
139
|
. 57
|
|
|
|
|
|
|
|
|
|
|
|
|
2012
|
61
|
2246
|
|
114
|
1946
|
556
|
964
|
4474
|
2755
|
162
|
. 39
|
|
|
|
|
|
|
|
|
|
|
|
|
2013
|
|
969
|
|
187
|
1287
|
562
|
843
|
4267
|
2846
|
149
|
. 92
|
|
|
|
|
|
|
|
|
|
|
|
|
2014
|
|
230
|
|
103
|
1523
|
578
|
936
|
5672
|
2978
|
190
|
. 46
|
|
|
|
|
|
|
|
|
|
|
|
|
数据来源:麦考瑞年度报告,教学中心年度报告整理总结
最后,持续地资源开发使学术更加生动。教学中心不断开发、研究新的项目以发展教师学术。例如教与学基金( Foundation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就是一项为新、老教师提供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支持项目。教学指导课程( Tu-toring Induction Program) 则是一项教师学习技能发展课程。教师可以通过面授或网上课程学习教学的新方法、新应用。同时,教学中心也充分认识到促进院系资源开发,加强学科[18]。从2012 年开始,开发了针对院系合作计划创新的意义( Faculty Partnership Program) ,通过各学院之间的教学方式与资源的协作,促进跨学科的学术整合与开发。
( 二) 技术支撑
1. 网络教学环境—iLearn
麦考瑞开发了学习技术平台( Macquarie Learning Tech-nologies Platform) ,其中核心内容是 iLearn[19],这是一个将师生的教与学情境统摄其中的技术支持。师生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包括其中,例如学期初的选课、教学内容、论坛、课后辅导、教学反馈、测验等,是一个全面的教与学的网络环境。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这个系统,每学期初前三周的学习进入诊断室( iLearn Drop-in Clinic) 会收集师生的教育反馈。网上交流 ( iLearn Communication) 会定期将时事通讯更新发给相关人员。学习技术支持团队会为全体教师提供 iLearn及相关所有的技术支持。加强教师对于在线学习 ( iLearn) 的学习与指导,为教师具体的教学需求提供专业的指导。此外,中心还提供针对教学的技术支持 iTeach[20],将课堂教学[21],记录视频传输给学生的 Echo 论文阅读链接系统的iShare[22]等。
2. 评价系统开发—Teaching Evaluation for Development
教学发展评价( Teaching Evaluation for Development) ,简称 “TEDS ”,是一个针对教学的数据化学生评价系统。“TES”报告会对与课程有关的所有信息记录并反馈给院系,作为进一步研究与应用的参考。教学中心负责为所有教学的网上服务提供支持,为这些平台提供每天 24 小时的技术服务,使 99. 4% 的需求得到及时有效的回答,最大程度保障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育情境中。中心还通过提高学习系统与技术的解释水平来实现对教师教学支持,即通过与学术委员会合作以促进可持续性的学习平台的改进。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中心为麦考瑞的大学管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三) 文化建构
1. 重视分享
分享意味着付出、奉献,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这不仅体现在教学资源、教学成果、教学思想的分享,教学中心更试图将这种分享的文化植根于教师群体中。他们以咨询者( Consultant) 定位自己,帮助其他教师解决教学技术上的相关问题以达到“支持教师 从而服务于教学”[23]的初衷。同时,在帮助教师课程设计、教学指导、解释测评结果、发展教学奖励以及整合技术中也使分享的文化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2. 加强合作
促进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是现代大学的风向标,而“教学中心在促进交叉学科的创新”[24]
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风格。教学周( Learning and Teaching Week) 是麦考瑞院系合作的最好证明。作为每年一次、持续一周的活动涉及教学中心的职能、教学反馈、日常教学的改善、教师教学思想、大学之后的职业教育、技术的革新等。在向整个大学、各个部门开放的过程中,搭建了一种平台,使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研究者与各个群体之间得到了更多的交流,寻求教学人员教学改革的办法,学生投入的策略,研究人员深入研究的课题。
3. 坚持创新
对于其他教职员来说,中心的教师努力促进他人的创新即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学术学习水平: 从技能到学识” ( Levels of Academic Learning from Skills to Scholarship)[25]正是源于这样的目的。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可以选择“一水平”( Level 1) 的课程,学习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知识技术与教学方法,使自己迅速融入教学,完成对教师职业的前期准备与实践。对于已经有一定经验并能熟练教学的教师来说,可以参加“二层次”( Level 2) 关于理论和实践整合方面的培训。这些课程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了高水平的实践指导,并给予相应的结业认证,有利于这些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最后,通过与相关学院的合作实施“三层次” ( Level 3) 的学术技术水平计划,包括授予相关研究生博士学位等帮助教师提升。这不仅符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满足了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使中心从整体上对于教师的指导处于一个动态的状态。对于自身而言,他们也不断地寻求自我发展与提升的空间,包括由教学中心改组后重新调整自己,在职业发展上的重新定位。无论如何,创新是麦考瑞教师发
自内心的一种诉求。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学中心,可以看出其对我国当前的“双一流”建设是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一) 校本的大学教师教育机构为大学争创“双一流”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教学中心作为校本的教师教育组织系统,将整个大学的教育教学统摄其中,促进了澳洲大学的发展,发掘了其自身的潜力,使澳洲的Top10 大学在国际高教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教学中心的名称与定位在不断变化,但其核心宗旨并没有改变。比如:墨尔本大学的卓越教学中心( Centre for Excellent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 重点开发的案例教学 ( Case-based Teaching)[26],新南威尔士大学教学中心的教师与职业发展项目( Staff and Career Development Services)[27],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等教育教学中心的大学教学基础基金(Found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Learning) 是一个包含了10 个模块的专业发展模型[28],昆士兰大学教学中心注重加强与图书馆的合作[29]等,都在专业性、深入性、精致性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我国多次派留学生、教师团队到这些大学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交流,学习其独特的动作模式并着手建立自己的教学中心,都是看到了教学中心在高校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通过这种专门的机构、专业的人员、专业的内容、专业的评价来加强高等学校的教师教育,使其不断地走向“专业化”,这是被广泛认可的。但是我们依然要在教学中心的组织建设、有效运作、内容开发上下功夫,建立适合本校发展的教学中心。
( 二) 学术与学习是“双一流”大学的生存法则
学术不仅包括教师学术,也括学生学术。学生的学术参与( Academic Engagement) 被澳洲大学认可,教学中心通过组织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建立了学生由学习到学术的认知与投入。西澳大学教学中心( Learning and Teaching) 对未来大学的发展方向特别强调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 [30]。卧龙岗大学的学习、教学、课程中心( Learning,Teaching & Curriculum) 开发了同伴学习课程 ( Peer Learning including PASS Program)[31],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大学时期就已经投入了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建立了学习与学术的关系。鼓励学生崇尚学术,建立学术认知,发展学术水平,最终愿意也能够从事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教师更要学习。2016 年 5 月,莫纳什大学教学与学习办公室一次性发布了 12 个学术创新发展基金,意在加强教师在教学中的学习与创新[32],以此加强教师的学术学习,强化教师职业与技能的学习,使学习与学术成为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我国“双一流”建设中,如能在人才培养中更多地注意到学生的参与,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必将在人才培养观上迈出坚实一步。将学生学术与教师学术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但有利于教师的学术创新,也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创新的信心,发展学术的水平,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 三) 技术统领下的大学校园是“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趋势
虽然澳洲大学教学中心一直在进行各种调整、改革,但都无一例外地保留并发展其技术部门。无论是麦考瑞的学习创新中心,还是莫纳什的教学办公室( Office of Teachingand Learning) ,都致力于将整个大学的教学与学习纳入到技术的范围中来。技术推动下的现代大学是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不可忽视的问题,建立信息畅通、资源共享的大学教与学模型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共同趋势。教学中心开发、设计并管理这样一个校园的网络支撑系统无疑是必要的,也促进技术在开发、应用、提升方面的巨大转折。
我国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还要将信息技术指导下的教与学更进一步,使信息统领大学教与学的全过程,这不仅体现在硬件教学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应用上,更体现在师生信息化的校园中的资源共享、高效学习、学术创新等方面。
( 四) 构建校本的大学文化“双一流”建设愈加重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看到了教学中心传达的教育哲学理念对整个大学的影响[33]。分享与合作是现代大学永恒不变的主题。阿德莱德大学学习与发现委员会( A Commitment to Learning & Discovery) 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以促成学生经验的建构[34],体现了教与学过程中的合作、分享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悉尼大学将其原教学中心 ( Institut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与悉尼易学习( Syndey e-Learning) 整合成了一个新的机构 (EducationalInnovation)[35],足见其对于创新文化的执着。
我国高等学校历来重视校风、校训建设,展现自身的特色。如果在“双一流”大学管理中,更多地强化分享、合作、创新的校园文化,使其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底蕴与影响,引导教师同侪之间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一步的合作、分享、创新,那么对于重大项目攻关、重大课题申报以及教学实际必定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学中心在澳洲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上,其定位、职能、组织样式都会根据时代的需要与被需要程度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变”,而其永远“不变”的却是对“变”的坚持。这也正是我国“双一流”建设中迫切需要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旷群,等. 赴澳“留学热”探源———基于推拉因素理论的分析[J]. 高教探索,2016(1) :20—26.
[2]Main Rankings Table,http: / /www. australianuniversities.com. au /rankings / ,2016-01-04.
[3]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教研[2017]2 号) [EB /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7-01-04.
[4]Smith,D. B. &Gadbury-Amyot,C. C,Process Evaluation of aTeaching and Learning Centre at a Research University,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catuion,2014,39(4) :427—442.
[5]关于批准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等 30 个“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通知( 教高司函[2012]171号) [EB /OL]. 青岛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5-04-30.
[6]朱继洲. 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 :89—93.
[7]Learning&Teaching Centre.http: / /www.mq.edu.au /about /
about-the-university /offices-and-units /learning-and-teach-ing-centre,2016-01-04.
[8]Learning Innovation Hub. http: / /www.mq.edu.au /about /about-the-university /offices-and-units /learning-innovation-hub,2016-07-02.
[9]Sfard A.On Two Metaphors for Learning and the Dangers of Choosing Just One,EducationalResearcher,1998,27(2) :4—13.
[10]Fulfilling Our Potential: Teaching Excellence,Social Mob-ility and StudentChoice,https: / /www.gov.uk /govern-ment /uploads /system /uploads /attachment_data /file /
474266/BIS-15-623-fulfilling-our-potential-teaching-excel-lence-social-mobility-and-student-choice-accessible.pdf.2016-07-03.
[11]Bath D. &Smith C,Academic Developers: An Academic Tribe Claiming therir Territor Highter Edcatu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Academic Development,2004,9(1) :9—27.
[12]Gibbs G. &Coffey M.The Impact Of Training of Universi-ty Teachers on Their Teaching Skills,Their Approach toTeaching and the Approach to Learning of their Students,Ac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4,5 ( 1 ) :87—100.
[13]Clegg S. Formsof Knowingand AcademicDevelopmentPractice,Studiesin HigherEducation,2009,34 ( 4 ) :403—416.
[14]Rowland S.Overcoming Fragmentation in Professional Life:The Challenge forAcademic Development,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02,56(1):52—64.
[15]Taylor K.L,Academic Development as Institutional Lead-ership: An Interplay of Person,Role,Strategy,and Insti-tu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AcademicDevelopment,
2005,10(1) :31—46.
[16]Cooper S.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academic developers inimproving the first year experience.http: / / fyhe.com.au /past_ papers /papers14 /09F.pdf.2016-07-05.
[17]Educational Designer,http: / /www.jobs-monash.jxt.net.au / professional-jobs /educational-designer /606622.2016-7-05.
[18]Bolan J. ,Bellamy P. ,Rolheiser C. ,Szurmak J. &Vine,R,2015,Realizing Partnership Potential: aReport on aForm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a Teaching and Learing Cen-tre and Librar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Collected Es-says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VIII:191—200.
[19]iLearn.http:/ /www.mq.edu.au /iLearn /,2016-07-01.
[20]iTeach.http:/ /www.mq.edu.au/iLearn/resources/iteach/,2016-07-01.
[21]Echo.http:/ /www.mq.edu.au /iLearn /lecture_recordings.htm,2016-07-01.
[22]iShare. http:/ /www.mq.edu.au /iLearn /readings.htm,2016-07-01.
[23]黄睿彦.以教学中心为依托,推进高校教师发展———基于哈佛大学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2 (9) :39—43.
[24]Sidgreaves I.,Priestley,J.&Winders,R,Supporting Chan-ging Patter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Plymouth Poly-technic LearningResources Centre,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Training International,1987,24(1) :7—16.
[25]Self-EvaluationReviewReport[R].Syndey:Macquarie U-niversity Learning and Teaching Centre,2012.
[26]Centre for Excellence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http:/ /fbe. unimelb. edu.au /celt /tutors /caseteaching,2016-07-01.
[27]Learning and Teaching Unit.https:/ /teaching.unsw.edu.au /ltu,2016-07-01.
[28]Foundations ofUniversity Teaching& Learning. https: / /services. anu.edu. au /training /foundations-of-university-teaching-learning,2016-07-01.
[29]Teaching&Learning at UQ.,http:/ /www.uq.edu.au /teaching-learning /,2016-07-01.
[30]Future Observatory.http: / /www. worldclasseducation. uwa.edu. au/education-futures/futures-observatory,2016-07-06.
[31]Learning,Teaching&Curruculum.http:/ /www.uow.edu.au /dvca /ltc /index. html,2016-07-01.
[32]Innovation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too important to cut.http: / /monash.edu /news /show /innovation-in-learning-and-teaching-is-too-important-to-cut,2016-07-06.
[33]Palmer,S.,Holt,D.&Challis,D,Strategic Leadership ofTeaching and Learning Centres: fromReality to Ideal.Higher EducationResearch& Development,2011,30(6) :807—821.
[34]Learning&Teaching.http:/ /www.adelaide.edu.au /learn-ing /,2016-07-01.
[35]Director’s Welcome. http:/ /sydney.edu.au/education-portfolio/ei /aboutus/,2016-07-01.